李太剛度過六十大壽,精神暢旺,一星期兩次在羽毛球場跟年青小伙子較高下,身體唯一小麻煩是大便偶有黏液(MUCOUS),啡啡白白,看著令人噁心。李太也不掉以輕心,醫生檢查後發現有痔瘡,並把大便送檢看有否隱血,慶幸是陰性,那麼結論是小事一樁,不再另作檢查。
陳先生比李太還要年輕,只有四十八歲,不抽煙不喝酒,不嫖也不賭,是標準好先生。他就是有點過胖,愛吃卻不愛運動,而他的身體小麻煩是偶然早晨起床有咳嗽,而咳出白痰混著點兒血絲。陳先生也為此見醫生,而醫生也負責地作身體檢查和照肺片,兩者都沒有不正常地方,結論也是小事一樁。
李太和陳先生均為醫生的祝福而放下心頭石,他們繼續正常地過活,李太的糞便仍不時有黏液,時多時少,只因醫生曾說是小事,而不再理會。陳先生咳嗽也沒有好轉,但既然醫生找不到不正常地方,他便當這是正常,就是血絲比以前更明顯也不以為然。
兩年過去,李太被證實患上結腸癌,並已擴散到肝臟,而陳先生卻患上第三期肺癌,腫瘤已有五公分大亦已擴散至附近淋巴結。可想他倆都很氣憤,一方面責怪醫生沒有詳細檢查,另一方面也怪自己不小心。
曾被視為小事的健康問題原來是腫瘤初兆,到底錯在哪裡。醫生處理病徵定必從基本檢查入手,若是正常或沒有不正常,患重病機會便大為減少,但絕對不能百分百肯定,那麼會否深入檢查的決定便要視乎判斷力和時間。大便黏液定必來自腸壁,而增加黏液分泌的常見原因包括腸炎和腫瘤,李太全無半點腸炎病徵;就是大便沒有隱血也不能確定沒有瘜肉或腫瘤。陳先生的痰帶血,檢查找不到出血原因,醫生病人信賴肺X光片,只可惜平面X光片很容易忽略較細小腫瘤,尤其是在鎖骨(CLAVICLE),心臟和脊骨附近,腫瘤輕易被這些器官遮蓋。
時間亦是分辨大小事的有力工具,一兩次大便有黏液或血痰可能是小事,但若是長時間多次有同樣病徵,便要詳細找出原因。醫生不與病人住在一起,不會知道病徵與時間的關係,所以病人也有責任讓醫生知悉病徵的長久性。
小事一樁,若不明辨,便是致命大事。
by莫樹錦醫生.逢星期二
立即下載Miss Tiara手機程式,一齊分享快樂!
App Store:
http://bit.ly/mt_webi Google Play:
http://bit.ly/mt_weba